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,妇孺皆知的老话,比喻虽然贴切,顺序有些欠妥。从美学的角度,应该杭州在前,之所以颠倒为苏杭,押韵耳。
从现实的角度,也应该杭州在前,因为苏州的韵味;枇杷深巷、卵石幽径,大半毁于八九十年代的工业化,现在去苏州寻访园林,园林墙外曲径通幽的铺垫、峰回路转的惊喜、高墙夹弄的韵味荡然无存,园林,好像展厅内的模型,孤零零的堆放在那里。
从成本的角度,杭州更应该排列在前了,苏州是付费的,杭州是免费的,苏州的精髓园林,门票价格不菲。杭州的精髓湖光山色则通通免单。到苏州好比去KTV包房,看小姐要付费的,到杭州好比逛淮海路,看小姐是免费的,合辙上海老门槛:不出钞票看白戏。
西方的天堂在天上,中国的天堂在地上:杭州,自古有言:清风明月本无价,杭州倒是名副其实。
从飞机上看,中国的大城市都是一样一样的:高楼耸立、水泥森林,一定要找出甲与乙的差异,只是疏与密、多与少,好比花果山上,猢狲只有大与小的 差异。唯独杭州一枝独秀,翠绿满目、群山环抱,越往西越郁郁葱葱。开车游杭州,最好有天窗,行驶在虎跑路一带,两侧是绿林峡谷深幽,转入杨公堤,路旁的沼 泽地有水光,一闪一闪的,闭眼都有镜之光感,仰面天窗,宛若画屏,山峦之角,或峰或崖,忽焉在左 顾之在右,前赴后继,应接不暇,山未泉而荫泻,窗虽设而难掬。仰观残山、侧见剩水,好一幅南明遗老的画卷,但比画卷真实,可以听山泉声、观烂漫色、嗅野芳香,因天然而自然,因流动而生动。
西湖坐船,往西荡到尽头上岸,越过杨公堤就是新西湖了。新西湖公园不仅旷、而且野,水面寥廓,水气弥漫,湖的那端是坡,斜斜地漫上天,远远的有 亭翼然筑于其上,若笠若粒,一撮隐然,遥遥在目,云来则没、云去则现,妙在隐隐约约、有无之间。水广曰湖,临湖有阁,横木为梁、竖木为柱,四面无窗,四下 皆水。檐上茅,檐下水,水中蔓,岸旁蒿,萋萋然。水鸟在州,啾啾在鸣。野芳在远,隐隐而香。
新西湖的特点:无处不坡、无径不曲,沿径而转,忽见柴扉庭院,廊柱也有楹联:是山都好,得月便佳。顺路而弯,浓绿深处,又露一角灰檐。过桥再拐,竹丛疏间,一墙青砖,被月色撩拨得斑驳恍惚。走在新西湖,总是晕头转向,旧时茅店社林边,路转溪桥忽见,宋人笔下的乡村景色,复辟于眼前,这首词有了MTV的风景了。
好不容易出了新西湖,又拐入山峦重叠的茅家埠,山里人家,庭前路旁,樟树郁郁葱葱,蓬勃如盖,荫遮满地,竹椅竹凳散乱而置,在此泡壶茶,虎跑的 水、龙井的茶,坐上一天,怡然自得,四顾山林泉石,忍不住感叹半日闲,在此消磨个白天,或四人一桌,露天麻将,或半导体一架,听听空中评弹,或独处一 隅,垂头小睡。
黄昏,转到西湖六公园处,此时对面的夕阳落在山后,将半壁山色推入西湖,遮没半湖水面,山顶的保淑塔一耸,插入湖心,湖面波光,似金似银,粼粼 耀眼,看着窄窄的游船,暗暗的一撮,移似不动,终于,挪入了湖芯阴影,笼罩于山色之中,坐在岸边石凳,惊羡夕阳之美,远胜于酒后的颓唐。
春天,不是周末的平时,常常孤身独往,坐上午火车到杭州,到西湖,心存书卷气浓些、金石气重些的西泠印社,盘孤山石径而上,雷峰塔遥遥然、一耸 在目,隔湖而望。或到胭脂味熏的断桥旁,拾阶而上望湖楼,找个高轩面湖的座,要上一壶茶,四下湖面盈盈似溢,环湖人山人海、车来车往,声如蚊、人如蚁,全 与己无关,好比闲人坐城楼,默读诸葛亮的宁波摊簧词:吃吃老酒弹弹格琴剧中的诸葛亮:我坐在城头看风景,满腹忧虑暂付与杯酒中。依栏俯视,观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,近看断桥处有一亭,内蓄石拱为墓,乃一妓殉情处,泊于西湖桥凫,宛若句号。再看苏堤,长虹如练,直趋对岸, 隐入密林深处。看得夕阳又下山,熏熏然、醉于景、坐车而归。
回到上海,路过家门口的世纪公园,居然要收门票,好比回到家里,跟自家老婆睡觉还要付铜钿!啥个名堂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