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1-64666444 64666999 65393977
上海李大伟教育
首页
关于我们
校长简介
教学分点
学习与考试
大伟随笔
资讯中心
政策研究
高考政策
小升初
学校动态
家庭教育
搜索
名称
描述
内容
资讯中心
>>
资讯中心
INFO CENTER
李大伟随笔:我的体育老师
来源:
|
作者:
pmo0020c7
|
发布时间:
2016-04-13
|
42
次浏览
|
分享到:
老同学“团”在一起,夸数学老师的,数学一定很优秀,夸语文老师的,往往喜欢看书,如果说喜欢体育老师的,那一定是差生,被“好”学生不齿。在好学生的眼里,体育就是“白相”。喜欢体育的,往往都是正经课走投无路的差学生。
小学开始,我就是个差生,老师对我的唯一要求:只要不讲话、不影响别人,上课时间干什么都可以,那时,我就享有“豁免权”,属于“特权”阶级。一个人坐在最后,像个旁听生。看黑板少,看窗外多,“看几点落花 听数声啼鸟”,就是一天的作业,仿佛生物系的选修课。私下里,老师要求其他学生与我隔绝,生怕“烂苹果”烂一筐。
我是个犹太人,生活在中世纪。
只有体育老师笑着对我说话,其他都是斜着眼、皱着眉、撇着嘴,都是漫画的嘴脸。
那时的中学按地区分配,照理,我应该分配到宏伟中学的,但去了阜新中学,因为那里有个体育班,尤其田径,赫赫有名,文革后第一个破全国中学生1500米中长跑、三级跳远的纪录的,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,教练教沈耀华。
阜新中学根本就不具备田径训练场地,校园只有三个篮球场大小,60米短跑都要拐弯,跑四百米总是转圈,用上海话来形容:“头头转、跺跺转”,天旋地转,好像训练飞行员。没有杠铃,驼人在肩上,扶着篮球架,一蹲一立,还要脚尖掂一掂,训练腿部力量。中长跑只能在校外的马路上训练。结冰的冬天,早晨6点到校训练,变速跑(快跑、慢跑交替)绕着操场,累了不免偷懒,在拐角处放慢速度,沈老师一声怒吼,甩出一把钥匙,满满的一握,呼啸而来,撞在脸上,闷闷的一击,铁一般硬,砣一般沉,但我们服。沈老师天天早上穿着短裤、背心,亲自督战,陪着我们训练,有时还与我们同蹬起跑机,争锋夺先。
夏天,没有暑假,睡在学校的教室里,桌子拼出大通铺,参加夏季集训,早上、上午、下午,运动量比农民的“三抢”还大。教练沈老师与我们同吃、同住、同练,也不出校门,当然不谈女朋友,当时他应该将近三十了吧。秋季运动会,必有奇迹出现,出成绩就是他的唯一想法。除了荣誉,没有报酬,近似穷乡僻壤里的传教士的执著。
不久“批林批孔”开始了,校外四人帮搞“批林批孔批周”,校内工宣队搞“批林批孔批沈”,罪名法西斯训练,业务挂帅。大概《水浒》看多了,义气使我责无旁贷,一个晚上写了7张反驳大字报,第二天贴出去,工宣队找我父母,实际就是威胁,因为当时中学毕业生的分配权力在学校,那时有上山下乡指标,等于充军。但我父亲默然,他知道沈先生的正直。
结局,沈老师去打扫厕所,我常常走过他身旁,轻声叫他“沈老师”,他从不抬头应答,怕牵连,还是不屑?如果没有这场运动,沈先生的学生可能有批量出才,当时跳高运动员“哈密瓜”,只有初三吧,已经跃过1米96,极有破纪录的可能,短跑的“小甲鱼”也在市里名列前茅,沈先生倒了,田径队散了,他们也毁了。多年后,我看到马俊仁的事迹,多么像我的教练沈耀华先生,真的,可惜了,这就是就是命,上海话里为犟女人叹:“人犟命不犟”!
恢复高考后,我回母校向班主任“讨”复习材料,那位老师膝盖顶着办公桌沿、扬起下颌喊对面墙角的老师名字:“哎,某某某,李大伟要考大学喽!”
当时他带高复班,对他而言,复习资料不过顺水人情,但终而不得。当时,我连主、谓、宾、定、状、补都搞不清楚,但我肯下死力,用现在的话:搏命!坐出一屁股的“坐板疮”,血脓粘短裤,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这不能不归功于体育沈先生对我的影响,他培育了我“韧”之精神。他是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我,一种殉道的精神,直至今天,当我赤手空拳地拼搏人生,身后总有他的影子,远远地站着,手里握着满满的钥匙,看着你、盯着你,容不得你退缩、偷懒,像神一样暗中窥视着你。
小学、中学时代,我卑微的很,幸亏体育老师看得起我,如教练沈耀华老师,让我在漆黑中看到还有一盏灯为我亮着,使我看到目标、看到远方、看到榜样,从他的身上获得了“坚忍不拔”的品质。
我的进步,源于品质,而非知识,这,不得不感谢我的体育老师。
(本文为李大伟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信息“李大伟随笔”!)
上一篇:
李大伟随笔:会写文章的语文老师
下一篇:
李大伟随笔:婚姻的比喻
学校动态
大伟随笔
家庭教育
政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