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1-64666444  64666999  65393977  
上海李大伟教育

资讯中心
INFO  CENTER



大伟随笔:上海人的称谓密码

作者:李大伟

上海文化是市井文化,非衙门文化,这一点与北方不同。


过去的上海,工厂的上海,经济的上海而非金融的上海,路人相见,问个路、借个火,举手招呼:“师傅”,这是尊称,是卷首语。师傅传授吃饭家什(手艺)的,足以养家糊口的,民以食为天,师傅就是比地大的老天爷。上海人信奉“荒年饿不死烧饭的”,手艺比文凭金贵,师傅比老师吃香。技工凭手艺吃饭,是铁饭碗。教师吃开口饭,风吹草动就失业,教师是泥塑饭碗,经不起雨天;相比十三级高干,八级钳工更值铜钿,八级钳工人人钦佩。当官如瓷饭碗,属于易碎品。文革时候,当官的与一切反动派一个屌样,说倒就倒,都是纸老虎现在文明了,一旦退居二线,“黄老”变“老黄”了。黄老是尊称,老黄是俗称,“老师傅”的老,不是老黄的老、老朽的老、老棺材的老,而是老头子的老,老头子,场面上可以摆闲话的,就是一锤定音,又叫“一句闲话”。老师傅敢与老板发火、叫板:“我说不行就是不行”,当官的敢向上峰发火吗?

改革开放后,上海从经济中心升华到金融中心,传统制造业在上海撑不下去了,始于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企业,然后波及到轻工、电子等整个制造业,车、钳、刨不需要了,老师傅不需要了,名随实亡,师傅这一称呼随之悄然于无。代之以“朋友”! “朋友”二字,就是一碗水的水平面,没有高低。“吃上风头”的低调待人,低微人口不卑不亢,朋友之间,香烟嘛,不论好坏,你敬我、我敬你,游来游去,“朋友朋友,碰碰揩油”,尽管戏谑,但透露出平等意识。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上海人,见了熟人,不分高低,拍拍肩膀,平等的意识没有变。


新世纪,复辟了!怀旧了,如同旧时代。男人间称兄道弟,女人间姐妹相称,但称呼里暗藏着上海人亲疏远近的密码,老伯伯是辈分尊称,大伯伯才是血缘敬称;阿哥是辈分,大阿哥是血肉;老阿姐是客气,大阿姐是家里排行。凡嵌有大小数码的,都有血缘性关系。这就是上海人的称呼密码。


如果称呼女性为小姐,侬肯定不是熟人,也不是上海人,也不是外地人,而是个书呆子,“小姐”两字,过去是尊称、嫩称,现在是“开黄腔”,是不正经的地方“方言”,上海女人听到小姐两字,回应:“乃娘才是小姐”。如果姓氏+小姐,那么这位小姐是客户,但不是“小姐”。怎么陌生人相见,又不知姓甚名谁,怎么称呼呢?同性之间,阿姐阿妹;男女之间,幸好又是同姓,上海人的老法称呼:“本家妹妹”,亲切的让你推也推不开。


倘若称呼“先生”,那么侬就是陌生人,关系隔得很远,远到天涯海角。上海人待侬一客气,就生分了,就有距离了,就有戒心了,就只能说客气话,于是“一脚来,一脚去”——客来客气:“今天天气”?“哈哈哈......”,上海人谓之“假客气”,既然假字开头,那么就没有实话了。比如早上见了,“吃了吗”?没吃过,也要说:“吃过了”。实话实说:“还没吃”,那就是“不客气”了,逼着对方请侬,让问的人下不来台阶,计划经济时代,“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”,彼此还没有亲密到合穿一条裤子的程度,不可能请你来家吃饭。实话实说,就是不会聊天,一开口就噎死对方,上海话:将军!所以要客来客气,没吃过说 “吃过了”,那是假话,假话就是客气闲话,客气就是假客气,就是会聊天,这就是文明必须犯的“美丽的错误”。礼貌与虚伪是硬币的两个面,相辅相成。


倘若老朋友,早晨路上见面,拍拍肩膀:“走,陪我喝早茶去”,等于命令,绝不会:“吃了伐”?倘若是询问的口吻,对方会板着脸说:“兄弟,侬到底让我吃不吃?”朋友之间讲客气话,就是瞎讲,上海人口头语:“瞎讲有啥讲头啦”!说实话,就是不客气,才是真客气。旁人一听,就知道这是一对宝货,吃过了也得去,否则就不给面子,舍命陪君子,减肥计划报废。尤其晚上将寝,来了手机,请侬吃夜宵!等于吃催肥灵,绝对是老朋友。


到了新世纪,上海人的见面称呼又一变:小名+尊称,比如曾经的学生,见了我“大伟老师”,小名:直呼其名,古代是大不敬,说明:亲切与平等,暗示:侬迪格老师从不摆“老魁”。尊称是敬重,亲情有了,感觉也有了,小名+尊称,这是新世纪上海人的见面语,你可以从中判断:他一定是上海人家,上海人家就是父母也是上海户籍的上海人,这也是上海人的称呼密码。


现在的上海,是中国化的上海,欧美化的上海,上海的尊称裂变了,分叉了。见面称呼:老板,连象牙塔里的研究生也称博导:老板!他攥着着你的课题经费,与老板一样,卡着你的生命线——生活费。老板见着当官的,就像翻译官见皇军,低头哈腰,所以现在上海滩的酒席上,流行的见面尊称:领导。这是上海人的口吻吗?与北方人一样了,同化了,衙门化了。


听到尊称“领导”,你就可以断定:对方不是真正的上海人,或者你在非上海人的圈子里聚会,否则不可能有此突兀的称呼。


上海人有规矩,无等级,“领导”两字,怎么也说不出口,因为陌生,所以不顺口。 顺口的,绝对不是上海人。

学校动态
政策研究
大伟随笔
家庭教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