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1-64666444  64666999  65393977  
上海李大伟教育

资讯中心
INFO  CENTER



大伟随笔:馒头切片 中点西烤(未删稿)
“别把馒头不当干粮,别把村长不当干部”。村长无品级,就像馒头算不上点心。客至,奉上云片糕,待客之道;递上淡馒头,当心遭白眼。

 如果烘烤切片呢?那就另有说法了!

 几年前我家阿姨要回家带孙子,急得我遍访中介,一中介说:“手头有一个,不过年龄偏大,但菜烧的好”。我说:“行啊,清洁阿姨本来也要兼烧饭”,拔萝卜顺带着泥,不讲究。 

阿姨是山东人,发海货、孵豆芽,烧的一手上海菜,热炒冷菜、红烧清蒸,尤其红烧系列,略带鲁菜的浓郁,但绝非山东料理,却有安徽口味,看客先别笑,上海本帮菜,源自安徽菜。 

毕竟山东人,面,发的好,一团面,按的下,弹得起:暄!弹性大、拉伸长,出锅的馒头可以拉着吃,就像扯没牙的婴孩脸:瘪子——胖子、胖子——瘪子,复原始终胖鼓鼓,忍不住手心向上抄下巴:“ga胖额囡囡”!就像阿姨发的面团。 

之前,我偏爱面包,以为除了面粉就是水,可以放心吃,结果肚腩凸出来了,一查,原来面包之所以那么香、那么松,靠的是油、糖、蛋、奶粉,还有食盐,乖乖,暗藏那么多诱发血脂、血糖、血压的添加剂,好比白米饭淘猪油、白馒头嵌白膘,从此印象中的面包,贴上敌敌畏商标:一个骷髅头、两根尸骨叉。偶尔买个羊角面包,拼死吃河豚鱼!

现在看着阿姨发面,除了面粉就是水,突发奇想:切片烘烤,如何? 

馒头切片,放在面包烤箱的铁丝夹里,按下,烤好了弹出,两面黄,起壳!冷却后,按下再烘,再次弹出,外脆内松,如裹盔甲,一弹即碎,很有层次感,入口嚼,刮啦松脆,塌方般的脆裂,脑门上“刮啦啦”的回响,崩碎屑、粒粒脆,此时牛奶是最好的知己伴侣,吮一口,焦脆软化,卷成一团,面粉的“拧”性就焕发出来。脆之糙砺,绸般润滑,复合口感,立马立体,丰富起来了。 

面包切片不能厚,否则外壳脆、夹芯软,嚼在嘴里,喷出一股热气,齿间一团湿面团,脆壳散成的焦粒被淹没了,嚼劲没了,还嵌牙缝;太薄成了瓦片,卷成弓背瓦,只有脆的一层,近乎焦炭,一咬碎粒满地,干呼呼的,微苦。最佳厚度:两次烘培后,馒头片边角微卷,芯片金黄,此时香而不焦,一层壳,如痂,古籍中有路人甲:“性嗜食疮痂,以为味似鳆鱼”。

还有个诀窍:第一遍弹出,钳出来透气冷却,再按入烤箱,这就像文章,第一稿写完,搁段时间,再改,会有新的感觉,掺入后更丰满。好比谈朋友,丢丢掼掼,忽冷忽热,忆苦思甜,倍感亲切,知道珍惜,否则,只有《后来》的后悔:味苦!这是上海妈妈教唆女儿的钓金龟、驭龙术,所以上海小姑娘,不管好看难看,喜欢板起额面孔,豆腐西施搭足豆腐架子——碰不起。就像切片馒头两面黄。如果第一遍烤黄弹出,未冷却,迅速按下夹子烘培,等于加倍烤,外焦内枯,口味发苦,需用糖开水漱口过滤。如此疯狂恋爱——剃头挑子一头热。 

切片馒头的面粉须“阳光带面粉”,比如陕西,早晚温差大,生长期长,日照足,出锅的馒头切片,散发出酸香味。横截面蜂窝状、网络化、气孔密,相比面包:紧凑!气孔间的筋丝有点儿闪亮。面粉有筋道才会亮。 

揉面时,一大把核桃仁,匀着撒,最好是山西货,油性大,生吃脆香。美国货:仁大油少,生吃不宜,涩而微苦。镶嵌核桃片的馒头切片,级别上去了,好比村长戴着五一勋章,内涵是不同滴!称呼要改口:核桃片!以偏概全,入口嚼到核桃片,有云片糕的差异性。有时候阿姨会掺入红豆——先熬煮一夜,豆:酥不失型,灌汁和面,这样出来的馒头片,色如重糖糕,暗红,白斩鸡变红烧肉,色香撩妹。 

进大学前,我当过一年大炉工,封炉子前,将馒头切片,放在铁锹里,搁进炉膛内,两面烤黄后,脆而已,香气没有,煤气很重。滞留于烘山芋级别,因为没有核桃片,缺乏油香,还有,不是陕西筋道面粉。 美食如美女:见了贪婪,不免失控,难免过量。美食家们多为“堂(糖)”兄弟。馒头切片例外,虽然美味,纯天然、素食材。每顿两片,计量精准,美食居然减肥,闻所未闻,好比富贵两字,均落君家。最近体检,脂肪肝:由中度偏重,降为轻度,这几十年来,我的肝,从麻点状、到轻度、到中度、到中度偏重,只升不降,恐惧带着骷髅面具,扑面而来,不敢深想。切片烘烤,居然好吃与减肥,这对天敌,居然和解了。

我晚上吃菜不吃饭,早饭中饭,一杯牛奶、一碟净水蔬菜,一餐两片烤馒头黄金片:无糖、无盐、无油、无脂肪、无添加剂,“扫尽一切害人虫”,动物脂肪杜绝,再过几年,脂肪肝只剩下肝,最后成为植物人。   

生煎馒头最好吃的部位,应该是锅底一层壳,好比饭糍,又叫底板。烘烤后的馒头切片,等于两颊贴着两爿锅底,一咬双面脆,还有切片周边一圈皮,好比裙边。生煎馒头的锅底,如中年油腻男:油性重,吃多了,刺嗓反胃。切片馒头天然,烘烤如同太阳晒被子,晚上横在鼻下,焕发出阳光后喧之味,幼儿园里记忆最深的被横头的气味。 

这道美食,我称之为:李氏素片香糕。 

1896年,李鸿章到英国国事访问,顺便探望“老战友”戈登的家属,临别前家属送给他一只珍贵的宠物狗。不久来信问狗的近况,李鸿章回信:狗肉很好吃。于是就有了“李鸿章狗肉”。
学校动态
政策研究
大伟随笔
家庭教育